退出干部21人,提拔干部10人!前不久,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交科”)公布了院专业副总工程师任免名单。
△湘交科设计的国内转弯最小半径湖南省永顺至吉首高速公路石家寨互通
湘交科是湖南省交通水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国有科技型企业,作为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试点单位之一,这次把改革重点瞄准用人体制机制,也是企业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在深化国企改革上突破发力的一个缩影。
精准定岗定责:摘掉解决职级待遇的空帽子
由于历史原因,湘交科下属7家生产单位共设了32名专业副总工,负责抓技术质量工作。领导虽多,但由于专业职责划分不明晰,经常出现“龙多不治水”,甚至有的副总工成了解决职级待遇的空帽子。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专业技术质量是我们制胜市场的王牌,专业技术干部队伍不硬,直接制约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此轮干部改革的“总设计师”,湘交科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维说:“干部改革,迫在眉睫,必须要全力推进,较真碰硬,以干部制度改革带头人事制度改革,以队伍的高素质保证发展的高质量。”
△图:网络
方向定了,怎么改?湘交科的第一步是理顺体系、精准定岗。
2020年7月,湘交科总工程师周利金牵头启动了院属生产单位副总工队伍改革的前期调研工作:3个月7个生产单位超50次调研座谈谈心,彻底摸清了全院专业技术类别干部家底,把准了用人需求。
湘交科党委审定方案时,结合全院战略发展方向和重点业务板块架构,严密制定专业副总工岗位职责,精准设置21个专业副总工岗位,一个专业对应一名副总工,把担子挑实。
例如,监理公司过去设了8个副总工,都在项目监理处兼任处长,无法从公司层面把控质量技术。而此次调整仅定岗两人,且要求在公司本部上班,垂直管理两个专业,确保职责明晰,一管到底。
副总工从32人减到21人,谁上谁下?
问题来了,副总工从32名减少到21名,究竟谁上谁下?
湘交科党委专职副书记周用安的回答是:“改革必须真刀真枪,符合任职条件的同场竞技,只要有实力,就能成为‘黑马’。”
△湘交科交通大数据中心
去年12月,湘交科发出“招贤令”,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采用民主推荐与公开竞聘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院公开选聘21个专业副总工。
12月31日,干部任用名单正式公布,原有的32名专业副总工“下”了21人,有10位年轻骨干“上”到了领导岗位,实现真正“能上能下”。期间,没有接到一起来电、来访、申诉、举报,员工们纷纷议论:“能者居之,让人信服,这是真改革!”
夏春燕“考赢”了老领导,从普通员工升任专业副总工,黄向群没想到自己“盖过”了师傅,竞聘上了检测公司道路专业副总工……一批政治可靠、业务过硬、富有激情的年轻干部在此轮干部调整中脱颖而出。
能者居之,激发干部实干作为的热情
通过此次改革,湘交科进一步突出了用人导向,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极大地激发了干部实干担当的热情。
1月初,湘交科安全应急与环保中心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全省重点产业项目——红星全球农批中心即将开业,但没有并入路网,市场运输和周围居民出行成了难题,必须在4天内对“长沙绕城高速白竹互通开放”做出《交通安全影响评价》。新上任的运营安全专业副总工高琼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带领团队4天连夜奋战,以专业水准、高质量的评价报告,获得专家和业主认可,确保了市场按时开业。
△湘交科陈宇亮在湖南省公路学会道路、桥隧专委会2020年联合学术年会上做《排水沥青路面专用高黏剂研发与应用示范》学术报告
经历这次“人事大考”,陈宇亮成为养护与路面中心材料工程专业3个副总工中唯一被续聘的。他说:“有压力,但更多的是干劲,感觉真是迎来了干事创业的春天。”陈宇亮给自己和团队定下了2021年的小目标: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长江中游典型城市群多源无机固废集约利用及示范》通过中期验收,“抓紧研发出材料产品,比如路面深层病害处理的新型材料,申报多项专利、投入市场应用。”
据了解,2020年,湘交科共提拔干部12人,退出干部23人,引进硕士及以上人才41人,压减辅助人员186人。王维说,下一步,湘交科要继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坚持“有为才有位、有位要有为、无为要让位”的选人用人导向,激活企业内部的“一池春水”,为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大力量。
责编:马菀倬
来源:国资潇湘